杭州网首页 栏目首页 栏目动态 网上服务 热点热议 问计于民 新闻发布 民生恳谈 记者出击 政策库 使用帮助 栏目简介
  网上服务  
 
问题编号:171225172571 发表时间:2017-12-25
网友(178****0415):
建议在滨江建设城市书房
本人属于滨江浦沿原住民,该建议主要向智慧新天地指挥部,或者相关浦沿拆迁改造相关部门提出,望转交。
希望可以在浦沿街道附近或者利用目前在建的智慧新天地平台建设一个城市书房,可参考 西湖区浣纱路254号的城市书房,与杭州市图书馆合作。
1、目前状况:滨江虽然有一个图书馆,但是处于滨江的最东面,对于滨江西边的住户来说路途相对较远。公交需要一个小时左右,自己开车也至少需要半个小时,更不用说碰到堵车时的状况。
滨江西面虽然有几所大学,但是几个学校的图书馆都是无法对外开放的,甚至有两所大学是不对外开放的。
浦沿附近虽然目前在建设商业综合体,配备电影院、KTV、商城等各项娱乐场所,但是文化设施的场所几乎没有。
目前居民的对于一个能安静学习工作的需求量大。在滨江图书馆内,平时有大量的学生和工作一族。曾多次看到浦沿中学的学生周末会在图书馆自习,因在家中是很难自律得学习,需要一个良好环境的影响。
2、政策方向:滨江区的十三五规划中提出,提高滨江拆迁原住民的文化素养,丰富精神生活。建设城市书房可以丰富滨江西面大量居民的闲暇时生活,提高居民素养,提升整体居民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对于年轻一代的工作学习帮助最大,方便下一代的学习生活,为未来滨江浦沿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
3、建设条件:智慧新天地有大量的土地和优美的江景,可以利用充分利用滨江的最后一块江景。同时城市书房相对于图书馆的建设来说,成本更低,管理更加简单。
杭州市的图书馆内有大量的书籍堆放在地下室,建设城市图书馆可以更好得利用这些被藏没的图书。
4、意义:最美跑道将会经过浦沿,延伸到滨江区界,周围配备了体育场所,自然不能少了文化场所,两者相得益彰,提升周边的整体环境。
丰富附件居民生活,提高整个浦沿街道的文化素养。
5、备注:目前浦沿拆迁户物质条件良好,但是精神生活贫瘠。希望相关部门能认真考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要忽略了居民精神层面的需求。少一些“土豪”,多一些“高素养”的人才。
作为浦沿原住民,真心希望家周围的发展越来越好,而不只是一个表面工程。
 
回复时间: 2018-01-05  
1月5日,高新区(滨江)回复:
滨江区社发局:您好!感谢您关注滨江区的文化服务建设工作,针对您反映的城市书房等一些文化设施、政策方向以及建设条件的问题我们认真做了调查。
1.滨江区图书馆在建设开馆之后即加入杭州地区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体系,实行总分馆制,区馆为辖区内总馆,3个街道图书馆为分馆,各街道内社区图书室为亚分馆,所有图书馆及图书室均可实现通借通还,面向读者免费开放。现滨江区西面所辖街道为浦沿街道,目前该街道内设有1个街道分馆,12个社区图书室,都可为广大读者提供文献借阅及自习服务。
2.2018年计划在省儿童医院内建设一家150平米的24小时图书馆,面向医院内就诊孩子和家长,丰富他们的闲暇生活,为年轻一代提供学习便利。
3.2018年滨江区图书馆将推行“企业书房”建设项目,将图书馆文化服务延伸至企业内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格化建设,提高企业员工的文化素养,提升员工的精神面貌,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4.现滨江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正在逐步完善中,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依照《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区党委办〔2016〕24号)文件,每年有计划的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对于您提出的在智慧新天地建设城市书房问题,我们认为如果城市书房能入驻智慧新天地将是文化惠民的一项好举措,但目前场地不易争取,我们将与区政府积极协调,力争将城市书房建设在风景优美的智慧新天地里。
 
 
联办单位
联系我们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体育场路218号杭州日报南大楼518杭网议事厅编辑部
邮编:310041
邮箱:hwyst@sina.com
热线:85052222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