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首页 栏目首页 栏目动态 网上服务 热点热议 问计于民 新闻发布 民生恳谈 记者出击 政策库 使用帮助 栏目简介
  网上服务  
 
问题编号:170429236044 发表时间:2017-04-29
网友(136****0749):
我对未来杭州城市建设的一些建言
人民建议—— 我对杭州未来城市建设的一些建言
一、 梧桐树严重污染环境危害市民及中外游客的健康,不宜充当杭州城里的行道树,建议陆续淘汰。
几十年来,杭州城里许多最主要马路和主干道两旁都种栽着梧桐树。被称为“法国梧桐”的梧桐树具有生长周期短,树冠大,夏日遮阳效果好等优势。但是经我长期观察后认为,梧桐树作为杭州马路两旁的主要绿化和夏日遮阳的行道树,它有很大的弊端——对大气层和市区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一定程度上还充当了杭州市民的健康杀手!
梧桐树有一个令人十分讨厌的现象:从每年的二月份到六月份之间的几乎四五个月时间里,只要天晴不下雨,都要从树上飘撒绒絮(毛)。遇上有风的晴朗日子,马路上人行道上,梧桐树的绒毛更是漫天飞舞,直往眼睛和鼻孔里钻——让人唯恐避之不及。除此之外,梧桐树还有较为严重的病虫害(喷洒农药杀虫时,对环境再次造成污染)。
梧桐树的绒毛对骑车者和行人的伤害,不但会造成眼睛炎症和呼吸道感染;更可怕的,或许还是杭州市民的健康和生命的杀手!我高度怀疑,近些年来杭州市位居肺癌高发城市前列,梧桐树和它身上随风起舞的绒毛脱不了干系。不是元凶之一,就是帮凶之一!我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梧桐树的绒毛从树上飘下,掉落到地上之后,经风一吹或经过来来往往的机动车气流的带动,又向上漂浮在空气和大气层中。而且,这个过程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断被重复着。光是绒毛对人体健康的伤害还是有限的,问题是梧桐树的绒毛被风带离地面飘向空中时,它会把地面上对人体有害的各种病菌、病毒和重金属一起裹挟着带到空气中,并呈弥漫状态。人们一旦吸入,或经常吸入这种劣质的空气,健康肯定要出问题。
综上所述,为了提升杭州这座城市的空气质量,为了市民和中外游客的健康之计,应该把杭州行道树中的梧桐陆续淘汰出结局,用香樟或别的树种替代(南山路和北山路可作为景观树保留)。
二、 建议在苏提或景区的一些公园内设置安装一些秋千。
秋千的安装设置,能为杭州这座城市添加浪漫的元素。
三、 建议在下沙和滨江地块开挖二到三个大型的人工湖泊(引入钱塘江水)。并把沿湖打造成人造海滩。
杭州人在几十年前把城河(贴沙河)当作夏天游泳好场所,几乎大多数老杭州人都有去城河游泳的回忆。后来,为了保护杭州的自来水水源,政府相关部门禁止市民在城河里游泳。几十年来,杭州市民想游泳除了去游泳池“插蜡烛”,就没有别的去处了。
我认为人工湖泊和人造海滩的建成,不但让杭州市民多了一个强身健体和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同时也能大力提升杭州这座城市内在和外在的魅力。
另外,人造海滩的规划和运营,有2点事项要注意。1.选址最好离地铁站不要太远,以方便市民前往。2.运营和管理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四、 为了大力提升杭州这座城市在世界上的知名度以及自身的品位,建议在运河或钱塘江上建设几个游艇码头。游艇码头可通过竞价拍卖的方式向高端人士开放,这样,既满足了这部分人的商务和社交上的需求等,同时也让他们通过拍卖的溢价部分,向社会捐出部分财富,这也是双赢之举。但考虑到游艇码头资源的稀缺性,使用权不能搞成永久性或可继承性——避免社会公共资源沦为富豪们的私家领地。
五、 建议在杭州市区的东河、运河及其他有条件的河流开放市民和游客的手划船项目。这个项目的开放既锻炼了人们的体魄,同时也让市民和中外游客在“汩汩”的桨声中,享受这座城市带给他们休闲而惬意时光。
六、 建议大力挖掘、深耕杭州这个古都的佛教文化。千百年来,杭州的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中,杭州这座城市有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一直都浸淫在佛教文化和佛教的氛围之中。老杭州人口口相传的,杭州老底子有“72个庙、72个尼姑庵、72口池塘、72棵香樟树”就是最好的佐证(历史上,杭州的佛教建筑和场所可以说是星罗棋布)。
几十年来,杭州市政府和相关部门以及有识之士,在杭州历史古迹的发现、发掘、保护;以及历史文化(包括 佛教文化)的传承方面,作出了许多值得点赞和嘉许的努力。我认为,在未来,杭州这座城市在佛教文化方面还有很多可以书写和发挥的空间。说得具体点,杭州起码还有有二个大名鼎鼎的佛教建筑和场所值得尽快恢复和重建。一个是昭庆寺,另一个是白莲花寺。挖掘、开发、重建和开放一定比重的佛教建筑和场所,不但可以增加中外游客在杭州的逗留时间,吸引他们对杭州作深度游;而且,浓郁的佛教建筑和佛教文化还是一张不错的城市名片,可以充分彰显杭州的地方特色,避免给人千城一面的印记——比如泰国的首都曼谷,就比较有独特的魅力和个性;她留给外部世界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寺庙多、僧侣多。
七、 建议杭州临马路的底层建筑物设计一些能躲避风雨和日晒的回廊(就像塘西的建筑特色一样)。春天雨水绵绵、夏天骄阳似火,这是杭州这座城市的气候特征之一。如果沿马路的建筑物底层设计成春可避雨、夏可遮阳的回廊风格,那么,市民和游客的出行就会能体验到这座城市不同方位的人性化的关爱。
八、 建议在杭州的植物园或其他公园里打造几处杏林和梨园。杭州这座美丽的城市可以说四季鲜花不断,最有代表和特色的是——春天的桃花,夏日的荷花,秋天的桂花,冬季的梅花。但是,我认为在杭州和西湖周边的“大花园”中,还需要锦上添花——迄今为止,要在杭州观赏到“红杏出墙”的红杏、“梨花带雨”的梨花,就有点勉为其难。可是,要知道在百花仙子中,杏花和梨花却是大名鼎鼎的。
九、 建议在火车站、汽车站、轮船码头、风景区的要道口设置一批“爱心亭”。借此,让我们这座城市更温馨、更有人情味。“爱心亭”除了具有指路导航内容之外,还应当赋予排忧解难的功能。亭子外面还应当有求助电话(如辖区派出所、如救助站等单位的电话号码等)。“爱心亭”的服务人员可由义工轮流担任。


杭州市民 冯春林
2017年4月28日
联系电话 13666610749



 
回复时间: 2017-05-02  
这位网友你好,感谢您的建议,我们会将其整合后提交市人民建议征集办留存汇总,供职能部门决策参考。感谢您对杭网议事厅的关注和支持,希望您能继续将您的意见和建议告诉我们。
 
 
联办单位
联系我们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体育场路218号杭州日报南大楼518杭网议事厅编辑部
邮编:310041
邮箱:hwyst@sina.com
热线:85052222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