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迎接G20峰会在杭州召开,杭州要创建国际化城市的今天,笔者认为:加强城市的地名管理,实现地名的标准化、规范化也很重要。它是适应城市建设、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和国际交往的需要,也是对政府相关部门城市管理能力的检测,更是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象征。早在2000年9月14日就经杭州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就审议通过了《杭州市地名管理办法》,并经 2000年12月28日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批准颁布,自2001年7月1日起施行。其中,该条例的第六条第二款规定:“市区、县(市)范围内的道路、街道、居民区、村名称”“不得重名或同音”。 2013年2月1日起施行的《浙江省地名管理办法》第十四条也规定:“同一城市、镇内的道路、住宅小区(楼)、建筑物名称”“不得重名”。 但是,笔者发现,随着杭州行政区划的多次调整和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目前,杭州市区的“青年路”至少已经有三条,属于明显的重名。 一是杭州老城区的青年路,它南起开元路,北至解放路与惠兴路对接。东侧通积善坊巷、东平巷,西侧通见仁里、国货路。有资料表明,该青年路自清代起即有,1919年杭州基督教青年会会址设于此,改称青年会路,建国后又改名为青年路。杭州人印象较深的标致性建筑有该路上的杭州市基督教青年会和该路北口的杭州新华书店等。 二是滨江区的西兴街道也有一条青年路,那是一条与固陵路相交的东西向道路。西兴有名的古井“六眼井”等就在它的旁边。它位于西兴老街和滨安路(原来称杭萧公路)之间,且也基本与它们平行。 三是萧山区现在也有了一条青年路,它是一条南北向的新建道路,位于萧山区南北向最主要的干道风情大道、市心路的中间。据笔者观察,该路的南端起自湘湖地铁站附近(华瑞•湘湖美地南面)的乐园路。从新建的交通标志牌看,其路名也是青年路,有双向六车道。北面一直与规划中的青年路过(钱塘)江隧道相接。 据笔者分析,现在杭州市区这三条重名的青年路,其中:老城区的青年路自古就有,历史悠久,名正言顺。滨江区(西兴街道)的青年路,是滨江区建区前被当时萧山县(市)命名的,也不存在过错。而问题在于萧山区的青年路是新建的,也是最新被命名的。显然是政府相关部门的不作为和乱作为所致,应该问责。试想,这么长,这么宽的一条道路,从规划、设计、筹资、建设、施工到建成通车,这条“青年路”的名字,要通过多多少少的政府相关部门发布文件、文字和图片资料,包括媒体的新闻发布和监督等。他们怎么能置《浙江省地名管理办法》和《杭州市地名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于不顾呢?甚至作为杭州市地名管理的主管部门市民政局也不予把关。令人不可思议! 直到现在,特别是萧山青年路的连锁影响还在继续,如还要建造与其名称相关的青年路过(钱塘)江隧道等。且就“青年路过江隧道”一说,据笔者所知,已经写入了许许多多政府部门的文件,甚至写进了今年杭州市人大会议的相关工作报告。随着后续萧山青年路沿途两侧的配套建设(住宅、商铺、写字楼、交通、邮政设施等)的进一步完善,如:门牌号码等一旦编制完成等,该青年路的影响就会越来越大。笔者认为,若到那个时候再按省市两级的地名管理办法的规定,对萧山区的青年路加以更名,那其后果、影响和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 为此,笔者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要重视杭州重名“青年路”问题,按照《浙江省地名管理办法》和《杭州市地名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具体地说是按照《浙江省地名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或者有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重名情形的,应当更名”的规定等,敦促相关部门和单位统筹兼顾地尽早地妥然作出更名处理。同时,笔者还建议,三条青年重名问题,完全应该对滨江区西兴街道和萧山区的两条青年路作出更名处理。因为,杭州又是历史文化名城,所以,完全应该保留老城区的青年路。另外,还要建议政府相关部门,特别是我市地名管理的主管单位杭州市民政局(地名办),要举一反三地对杭州市的地名重名问题进行必要的检查,如发生类似情况的,应该及时更改。在杭州市行政区划不断调整时,应该主动作为,发生重名的要及时作出依法更改。以符合省和市两级地名管理办法能得到真正的落实。 以上建议,如有不当,敬请指正。谢谢! 二○一六年六月一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