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中国在“调结构、稳增长、促改革”的克强经济学指引下,第三产业服务业逐渐超过第二产业工业增长速度。杭州作为旅游和科技城市,第三产业更是其支柱产业之一,其中最宝贵的资源,是天然自然资源——杭州西湖。 将杭州打造成宜居之城、环保之城、山水之城、文化之城、科技之城,全面展示杭州独具特色的山水魅力是每个杭州人的梦想。保持空气清新、天空湛蓝是实现这个梦想和发展经济的前提和基础。 从全国来看,杭州机动车保有量排名第七,但是每千人机动车保有量居全国省会城市之首,已超过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全市和主城区机动车保有量分别达到259.8万辆和115.7万辆,年净增量分别达到27.6万辆和16.5万辆,均创历史新高。全市机动车增长量,相当于2003年底主城区的保有量,或2005年至2008年主城区机动车四年增长量之和。 汽车排出的有害气体已经取代粉尘,成为杭州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源。正是杭州作为的旅游和科技名城的特点,显得对空气污染的治理要求比其它类型城市显得更加迫切。治理汽车尾气的最根本办法当属推动和发展新能源汽车及其配套设施,充电桩必然要处在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首位。 4.2杭州地理特点与交通状况的需要 1.杭州交通道路相对狭窄,适合小型化的电动汽车来往穿梭于市区 杭州属于湖泊、沼泽、丘陵地区,中心是西湖,周边是丘陵,如诗如画的西湖风光,似真而幻的山水画卷,浪漫悠闲的生活方式,还有风情万种的夜生活一个地方,哪怕只具备这些特质的其中一个,都足以使人心生向往。然而正是因为其独特的山体林立,水系交错的山水地形,限制了杭州市区及部分县区的交通道路发展。 杭州市区道路狭窄,拓展空间受山水阻隔。适合打造具有杭州特点的交通,新能源电动汽车恰好具备这方面的特质。 2.杭州人流增加,发展新能源汽车可以提高分流量 随着杭州沪杭高铁、宁杭高铁、沿海高铁、沪昆高铁的开通,使得杭州的华东地区交通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形成了以杭州为“一个中心”,直接连接上海、东南沿海、西南各省和中原的便捷立体交通枢纽新格局。杭州同周边省会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上海的人流、物流等流动速度将显著加快,随着外围流向杭州的流速加快,杭州市区,特别是老城区的城市内部交通网路没有配套上来,传统汽车交通堵会在一定时间内难以有效除。打造适合杭州的小型电动公交网路,可以加速进入杭州的人流、物流的分流 。 3.杭州旅游景区间距适合电动汽车的推广 截至2014年2月底,杭州市全市面积为1.7万平方公里,主城区面积为68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16万人、户籍人口700.5万人。全市和主城区驾驶人数分别达到283.7万和131.8万人。电动汽车续航能力相对传统燃油汽车较短的不足的特点,对于杭州旅游景点之间交通将不是问题。随着杭州城区的拓展,打造杭州公路无尾气公共交通,对于提高杭州空气质量,将是最佳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