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边、铁路边、山边、河边等“四边区域”的环境状况,直接关系到全市人民的生活品质,是反映“美丽杭州”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2012-2014年,通过第一轮“四边三化”整治,我市“四边”重要区域的洁化、绿化、美化工作成效明显,大幅提升了我市城乡面貌,打造了一批环境优美的景观带和风景线;2015-2020年,全市又启动了第二轮“四边三化”整治,继续深化“四边三化”整治,既是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又是建设“美丽杭州”的内在要求,是改善环境、惠及民生的实事工程。但在日常走访了解中,发现我市“四边三化”工作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 1. 市级新的整治目标尚未明确,各区县工作开展不平衡。《浙江省深化“四边三化”行动方案(2015——2020年)》已于2014年9月29日印发,今年3月印发了《 “四边区域洁净专项行动”方案》、《2015年“四边三化”工作要点》。新一轮“四边三化”整治思路是 “全域覆盖、突出重点,巩固提升、完善机制,整体协调、打造精品”,对工作的广度、深度、力度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杭州市委、市政府已将“四边三化”工作作为重点工作纳入对各县市区2015年度的综合考评,但目前尚未下发深化“四边三化”行动的实施方案和2015年工作计划,市级具体的整治目标不明确;各县市区相关工作开展得也很不平衡,一些地区已积极开展相关工作,比如调整组织框架、下发工作方案等等,但个别地区还在等待、观望。 2. 个别已完工的“四边三化”专项整治工程随着时间推移出现反弹、回潮现象,破坏了前期打造的优美城乡环境。比如,马路违章建筑、违法墙体广告、小广告张贴、马路市场、公路边垃圾焚烧等等。 3. 整治项目移交验收后的监督和长效管理问题。按照建设工程项目普遍两年的缺陷责任期计算,一些“四边三化”专项整治项目将陆续移交给后续管养主体,做好这些项目的监督管理是巩固深化我市“四边三化”工作的重点之一。 4.市民对“四边三化”的知晓度和参与度不够。与“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其它重点工作相比,.市民对“四边三化”的知晓度和参与度都相差较大。 二、对策建议 1. 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具体责任。结合杭州市实际情况,尽快下发杭州市及各县市区的《深化“四边三化”行动实施方案》和《2015年工作计划》,明确全市和各区县的具体整治目标和工作任务,并分解落实到位;因地制宜制定政策措施、统筹资金安排,保障“四边三化”整治工作顺利开展。市直有关业务部门要结合工作职责,及时了解、指导、督促区县深化“四边三化”行动。 2. 巩固整治成果,防止出现反弹。要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加快完善并落实公路边、铁路边、河边、山边、城区、景区、农村相应的“三化”管理责任制度、人员及资金,巩固成果,防止反弹。“三化”中洁化是基础、绿化是重点、美化是难点,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针对洁化整治中的薄弱环节查漏补缺,强化长效管理。把握时间节点,突出阶段重点,近期,重点组织开展好“四边”区域洁净专项行动,有效消灭脏乱差现象,提高洁化水平。做好结合文章,结合“三改一拆”工作,集中清除公路沿线建筑控制区内外的违章建筑;结合“五水共治”行动,进一步清理河道和河岸垃圾。开展长效管理落实情况专项督查,对发现的问题,通过媒体曝光、督查通报等渠道,督促问题整改落实到位。 3. 规范整治完工项目移交验收程序,完善后续管养机制和督查考核办法。 4. 加大宣传引导,鼓励市民积极参与。要充分发挥电视、网络、广播、报纸等媒体作用,广泛宣传和普及“四边三化”知识(这次开展的“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深化‘四边三化’整治” 人民建议专题征集主题活动就是一次非常好的宣传活动,建议以后多开展类似活动)。充分发挥民间环保组织和环保志愿者的积极作用,组织广大市民自觉参与深化“四边三化”整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