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政策措施引导用人单位纠正、消除对中年劳动者的就业歧视。 40岁以上人员普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根本原因是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就业年龄歧视。其实,40岁以上人员正是一个人年富力强的时期,也是家庭和社会的主力,各行各业绝大多数岗位都有中年劳动者的身影,也都适合中年人进岗就业。但当前很多用人单位不必要的过分的就业年龄限制,使中年劳动者的就业或再就业机会受到极大限制,就业机会稀少、就业岗位低贱。如公交公司虽然公交车司机缺口不少,但招收年龄限制在38岁以下,而国家规定允许公交车驾驶员的培训年龄在50周岁以下,这样39-50周岁的人员就含冤失去了从事公交车司机的就业机会,而事实上在职的公交司机很多是中年人,为什么不允许不在职的中年人加入?我们认为公有制单位搞就业年龄歧视,这是很不应该的,是不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在社会上起了不好的带动作用。类似情况很多的,希望政府有关部门重视中年劳动者受到的就业年龄歧视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消除社会上严重的对中年劳动者的就业年龄歧视。现在老年人、妇女、青少年都有自己的团体组织(协会、联合会),唯独中年劳动者没有自己的维权组织,而且中年父母是社会中坚和家庭的栋梁,关系到社会和家庭的和谐稳定,不可等闲视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