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建议3) 附录2 湖滨地区交通组织及人流集散功能设想 延安路的过境交通主干道功能,应该着眼于钱塘江时代大杭州的格局,随着外围平行和相交快速路的建设,逐步加以置换替代。湖滨路庆春路延安路解放路之间的湖滨地区,应该定位为商贸旅游目的地,单纯过境交通显然应该让位。杭州城区的概念已经今非昔比,放在整个大杭州城区范围来看,湖滨地区只是很小的一个区块,驾车稍稍绕行,无关大碍。 交通组织: 1、解放路至庆春路段,包括平行的湖滨路、东坡路、吴山路+菩提寺路、白傅路、蕲王路,相交的邮电路、仁和路、平海路、学士路、长生路,社会车辆限时限行(假定9:00-12:00,14:00-17:00,19:00-22:00等非车辆出行高峰却是旅游商贸黄金时段限行),构成一个大的步行街区。限行期间,除了公交以外的车辆绕道分流到浣纱路(已明确恢复双向通行)、西湖隧道。 2、若交通压力转移过大,可在该区域内,适当放宽部分路段为车行,如与南山路武林路衔接的东坡路,还有相交的白傅路、学士路。或者收缩步行街区范围,与湖滨路更临近的东坡路步行,延安路仍车行。 3、同时,改造华侨饭店、凯越酒店大堂的朝向,即华侨饭店大堂改向白傅路,凯越酒店大堂改向学士路。如此,还原因照顾他们车辆进出而成半截的湖滨路为完整的步行街,两个饭店沿湖滨路一侧立面则改造为与相邻的湖滨银泰一期相适应的精品服饰店、湖景餐厅等。 人流集散: 1、保留公交,线路、站点优化整合。双向环湖公交,在此可设立一个换乘节点,接驳各大公铁车站、市区外围的游客换乘中心等。 2、地铁开通,龙翔桥站(如若叫湖滨站,该多好啊,直接与湖滨步行街区对应,且浓浓杭州味,超强识别性)是个大站,出入口众多,基本覆盖了整个街区。为步行街打下了便利的基础,集散上无疑比原先公交、自驾更强大高效。此外,公交与地铁在站点设置、站名、运营时间等方面的衔接、互补要做细。 3、可在原龙翔公交总站现地铁龙翔桥站上盖综合体临近浣纱路一侧处,整合设计一个大型多层立体车库,以便一部分因为种种缘由,坚持自驾车前来的,可以从容进出。 4、可结合湖滨地区整治改造,设立一处游客中心。杭州作为一个旅游城市,几处游客中心,要么地段不理想(如黄龙体育中心),要么挂羊头卖狗肉(如吴山广场,实则是拉拉杂杂的外包杂货店),要么勉为其难(如西湖博物馆)。而游客集散最集中的湖滨地区,却是空白。理应结合导乘、导游、导购,在此设立一个代表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文化遗产地服务水准的窗口,引导游客有序集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