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路整治已经于4月28日亮相,恢复双向通行,增加过街地道、天桥,强化商旅休闲、弱化交通功能等,均如期实现。杭城第一繁华商业旅游特色街的定位,应该说还是恰如其分的。据4月26日有幸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回头看”,以及正式开通以来几日的现场踏看观察,觉得还有不少后续需要进一步提升完善的地方,特提以下建议,不揣冒昧,敬请指正。 一、营造立体绿化格局 1、尽快补全缺失行道树。前期因地铁站明挖施工而迁移的行道大树,如果有可能,应该迁回。除了主干道,各交叉路口行道树缺失比较严重,希望能适当补种。树种方面,以原有悬铃木为主打底,可适当间种常绿树种。延安路平海路交叉路段两头可适当种植银杏,与平海路西段已有的树种统一,这样整个湖滨商圈绿化以银杏为主导,除了冬天落叶外,其余三季尤其秋季,景观异常美丽,可弥补杭州市区主要道路还没有成片银杏行道树的缺憾。 2、西湖大道以南,现树立了铁栅栏硬隔离,比较生硬,其实有条件改成中央分车绿带,不必太宽,可选用架空花槽的形式,四季草花+垂挂植被。 3、其余路段分车绿带里,可连续栽种樱花或西府海棠等木本花卉,同时,配套的地被植物,现有开花品种较少,如果有条件,可以选用花期相对较长的草本花卉,经济点的,就选用传统多年生矮株木本花卉,如春鹃等,并加强养护修剪,控制造型。如果一定要设置绿带隔离栏杆的,造型宜简洁,并在栏杆旁种藤本月季或蔷薇,在保全功能的同时在视觉上加以柔化美化。如此,营造杭州市区道路尚缺的绚丽春景花径。 4、结合拆违,在一些街头转角、交叉路口,开辟小型绿地,配以庭院小品、雕塑精品及户外休闲坐凳等,也是对整条商业街氛围的一种调节和缓冲。 5、鼓励沿街商户、居民在窗台摆放盆花,有些大面积而单调破旧一时难以整改的墙面,可以适当种植爬山虎、紫藤等爬藤类攀援植物,有条件的建筑屋顶绿化也可以推行。 这样,形成一个行道树、分车绿篱、街头小绿地、屋顶绿化、墙面绿化、窗台绿化交织的立体绿化格局,抬头见绿,放眼皆景,方显杭州“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先进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的本色和水准! 二、路面设施人性化升级换代 过街天桥、地道增加的同时,随之增加的就是无处不在、一层又一层的隔离带!希望进一步与交警部门协调,尽量少用。这条路,既然定位为杭城第一繁华旅游特色街,是市民游客必到之所。因此,所有设施应体现人性化,应优先考虑行人逛街的便利,而不是过路车辆通行的快速。过境交通主干道功能应该着眼于钱江时代大杭州的格局,逐步加以置换替代。即便需要做功能隔离,也应该选择软隔离即绿篱、标示、引导提示语等,而非冰冷生硬的铁栅栏。比如,考虑到新增各过街地道都远离各大商场,除了在地道口紧贴着立一块提示牌外,更应该在人流密集的商场门口就开始设立引导牌,然后至少在与地道配套的隔离栏杆起点处,也设立一块引导牌。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引导行人走过街地道。至于非机动车道过街,似乎没有考虑在内,只能到未封闭的交叉路口绕行。 此外,还应考虑各类供行人休憩用城市家具,如座椅、坐凳、花架小长廊等,要有设计感、品质感,不要买普通成品。沿街商户有条件的,经许可,也可在店面前空地摆放美观精到的咖啡座茶座等,共同营造轻松休闲的氛围。 可是,非常遗憾的是,整条延安路刚开通,人行道上违章停放机动车的现象比比皆是,电动车、自行车更是无序停放,特别是龙翔、明珠等几个小商品市场处,把本来就并不宽敞的人行道占得满满当当。人行道营造轻松步行、休憩的氛围沦为空谈。希望后续对机动车违停加强处罚,对非机动车停放,划定区域,最好在交叉小路上或者物业背后及地下停车场(这些电动车基本上是市场内经营户的)。 已设立的公用电话亭、书报亭等在形式和功能上还可与时俱进,拓展增设功能,比如应急的手机“加油”(充电)站、出行信息电子查询屏、免费WIFI查询、二维识别码查询等,又比如在直饮水机外,还可增设自动饮料贩卖机,以提供不同选择。尤为关键的是,以上设施可以和公交站台或公共自行车管理亭整合,统一设计,易于识别,以达到效益最大化、良性循环,避免重建设、轻维护的局面。 杭州一直在提绿色出行,公交优先。所以公交站台方面,多说几句。 延安路上双向新公交站台已有部分投入使用,但超长的站台,只有尽头一处站牌架,这导致以下问题: 1、延安路沿线各站台线路众多,高峰时,查看线路的乘客簇拥在一个点,很拥挤,最下面几排站牌还要躬身弯腰才能看清,也给了掱手可乘之机;(现在解决方案是派了一位协勤停了部自行车,放置一个小喇叭,不断提醒乘客看管好物品,谨防掱手!虽然很尽心,但说实在的,会给人以杭州治安很不好的联想)。 2、多部车同时到站时,对于不熟悉线路的乘客,要往来奔波于排在后边的车子和前方的站牌间,非常累,也很狼狈,有时候难免会因此错过车子。即便不错过,兜来掰去,也延长了车辆停站时间。 因此,建议能否加设一个站名牌,分线分段停靠?或者参照深圳等地做法,拿出部分广告灯箱位置,设置站名表及线路走向示意图? 3、延安新村、孩儿巷等分段停靠的站台,站牌架上设置了另一站台停靠线路的相互提示,很人性化。我觉得还可以更进一步:把现在这句提醒语缩小,下面再简单标注各线路起止站;两个站台停靠的各线路在分配上,目前看来是随机分配的,能否根据某种关联度划分,比如按照线路数字编码大小、或者线路走向的关联性。 4、站牌架上的站牌,请按线路数字大小顺序排列,不仅美观有序,也方便乘客定位自己要找的线路,不负杭州关注细节的美誉,提升公交公司人性化的对外形象。(这个调整很容易,希望先在新亮相的延安路推行,后续推广到全市所有站台站牌架。) 5、延安路新公交站台,反而没有设置GPS到站提示系统。该系统本来是杭州在国内最早运用,并获得良好口碑的,非常人性化。最新的站台反而弃用了,给人没有进步,反而退步的感觉。希望后续增设,尽量整合到站牌架上。实在不行,凌空也行。 (下接:延安路改造后续建议-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