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首页 栏目首页 栏目动态 网上服务 热点热议 问计于民 新闻发布 民生恳谈 记者出击 政策库 使用帮助 栏目简介
  网上服务  
 
问题编号:130415164967 发表时间:2013-04-15
网友(130****6377):
关于公共交通建设与完善的建议
我认为公共交通改善最重要的是要围绕省时,其次是舒适,这样才能留住乘公交的乘客不买私车,才能吸引开私家车的车主,才能提高公交出行比例。
下列建议都围绕省时与方便:

一、成立能调动公交公司、交通局、交警、绿化部门、土管局、规划局、建设局、电力等部门的权力机构,改变现在很小的公交改善措施实施起来要很长时间的状况。如:由于滨江等地没有保停场地,这些边缘地带的公交车有个现象是晚上“进城容易出城难”(主要指末班车时间),所以晚上非法营运的车也非常多。

二、杭州市政府要统一思想,摒弃“限轿车要等到堵得不行才限”的想法,到那时任何“限”的措施实施起来都会非常困难,因为那时有车一族的力量远大于无车一族的力量。所以限轿车必须马上限,而且要用经济手段,而不是软弱无力的教育引导。

三、关于智慧公交建设:首先应该完善现有的智能设施,给公众对智慧公交有信心,不要做一个“瘫”一个,如:我认为非常好的公交车来车预告系统(部分站点有此设备),可以帮助乘客换乘省时间,可以根据来预告选择换乘方案,现在该系统形同虚设,几乎已经变成了广告设备系统,建议改造成无线数据交换设备加太阳能风能作为应急电源,避免其它市政工程建设对它的影响。还有浙江无线城市网站中的公交到站信息很多都已过时,错误的信息反而会误人误事,应该建立有人监管有人负责的系统,免费的公共服务系统,做好了才能取信于民,公众才会配合,系统才会有生命力。

四、关于公交改进的建议
①加快建设公交专用道,暂无条件的道路要创造条件建设,此措施是现有公交改善的举措中效果最好的,是最能体现公交优先的举措,再堵不能堵公交,有车一族不能影响无车一族的出行,否则这个社会是不公平的,也会进入恶性循环:越堵越要买轿车,然后道路越堵。
②公交大站线路建议优化,实现大站车与大站车之间的换乘。如K198与K187之间实现同站换乘,此举可节省乘客许多换乘时间,对长途出行且无地铁区域惠及最多。
③对高峰时间15分钟以上一班的公交线路应该更换小客车(时间长的原因肯定是人流量少),并加密班次至5-10分钟一班,此举在客流量未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减少等车时间,公交公司也不会大幅增加成本,也便于该线路聚人气(很少有人会愿意等20分钟车),对于能换乘地铁的公交线路,应立即加密班次,如:138、137滨江环线,20分钟一班的如:106、368等。
④对于拥挤的公交线路,车内要增加拉手,尤其是老式的车,乘客挤在门口不愿意往里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拉手少。此举能改善乘车环境,也能减少乘客上车时间(此建议以前公交公司的回复是没办法做到)。
⑤进一步调整公交站点位置,缩小公交站点与地铁站之间的距离。如定安路地铁站点周边公交站。
⑥减少、最终消除单向行驶的公交线路,单向行驶的公交会给不熟悉该线路的乘客带来极大的麻烦!会影响公交的吸引力。
⑦建立一个有效的听取乘客意见的平台,现有的公交公司网上平台不能完全胜任供需间的沟通。
⑧公交公司要考核驾驶员准点率,而不应该是乘客量,现在有些司机就是你追我赶抢客户,要么慢慢吞吞养客户,造成有时要等很长时间车才来(不是堵车造成的)。

五、关于地铁站点方面的建议
①尽快开放所有地铁站的出入口,方便乘客坐地铁,可节省过马路等红灯的时间,由于等红灯可能会失去这一班地铁的机会,这样就相当于等红灯用时延长10分钟(地铁10分钟一班),这样也容易出现中国式过马路现象。
②市中心地铁站进出口附近要取消一些轿车停车位,改为公共自行车服务点,此举能节省乘客5-10分钟时间,能进一步增加地铁的吸引力。如:现在地铁西湖文化广场站点附近几乎没有公共自行车服务点。

六、关于公共自行车方面的建议。
①检测高峰时段公共自行车服务点是否全空或全满,这类服务点应升级为有人值守服务点,或附近再增加服务点。
②有人值守的服务点要增加专用停车位,现在有人值守的服务点也存在还不进现象,如:朝晖路上的有人值守服务点就有这个现象(服务人员说将车停到非专用车位上城管要管的)。
③要打击将公共自行车占为己有的现象,在外来务工人员中此现象较多,将车放在出租房内或用自己的锁锁着。现在公共自行车公司找回流浪车的方法不够好。

七、其它方面
①交警疏导交通时应优先放行公交车,而不应该是轿车(特别是高档车),部分交警仍有爱富嫌贫不健康思想。
②滨江、下沙、丁桥等新建小区周边违停轿车现象十分严重,虽不造成当地的堵车,但会让司机养成坏习惯,一定要加大打击力度,让买车人知道买车时一定要考虑停车费用。要还停车位与路人,还人行道与行人,让自行车有路可行。
③如果杭州还在禁摩托车的话,一定要打击摩托车及燃油助动车,现在太猖狂了,任何一条路上都能见到他们呼啸而过,交警视若罔闻。现在应该还非机动车道安全,有禁必止,减少PM2.5。
 
回复时间: 2013-04-17  
这位网友你好,感谢你对杭州交通建设的大力关注,我们会将你的建议提交至杭州市政府人民建议征集办。同时,也感谢你对杭网议事厅的关注和支持,也请继续关注杭网议事厅!
 
 
联办单位
联系我们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体育场路218号杭州日报南大楼518杭网议事厅编辑部
邮编:310041
邮箱:hwyst@sina.com
热线:85052222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