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首页 栏目首页 栏目动态 网上服务 热点热议 问计于民 新闻发布 民生恳谈 记者出击 政策库 使用帮助 栏目简介
  网上服务  
 
问题编号:120612160268 发表时间:2012-06-12
网友(137****5818):
建议成立地名文化与街巷户外公共文化的专家小组
一座城市是一卷铺展在大地上可供千万人随时翻阅的史书。城市街道的路名桥名,一条里弄坊巷的称谓,都包含着一座城市丰富的历史信息与文化底蕴。尤其是对于像杭州这样一座有着一千多年城建史的历史文化城名来说,地名信息是最有力的佐证之一。

可近些年来,由于城市的迅速拓展,老城区的街巷及城郊的农村小镇不断拆除或改建,致使一些具有历史信息的街名、路名、桥名因失去依托而逐步消失。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我建议是否可以把一些蕴含历史文化名城信息的地名、街名、桥名,合理地嫁接到一些改造后或重新建造的一些街道、社区、坊巷、桥梁上去,据说其它城市已有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可资借鉴。

其二是对于近些年来拓展的杭州市新城区的街巷道路的命名问题,也很值得商榷。杭州老城区街道的命名,其主干道凡南北走向称之为路(如建国路、武林路、湖滨路、延安路等),而东西走向的主干道称之为街(如清泰街、解放街、庆春街、长庆街等),而居住小区内的支路多以坊、巷、里、弄称之。但近年来杭州市拓建的新区地名已完全脱离了这个模式,对于一座新建城市来说这也许不成为问题;而对于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来说,这种完全脱轨于历史的做法很值得商议。尤其是一些新开发的住宅小区,很多使用泊来文化的洋地名来命名,美其名曰“与国际接轨”。这看似“现代化”,实在是“缺文化”!

此外,不少景区景点的导游词、户外广告及交通指示牌等,经常看到错别字或翻译上的错误,这也有损于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风采。有鉴于此,笔者提议成立杭州市地名文化与街巷户外公共文化“专家咨询审读小组”的建议,今后对于新建的住宅小区及街巷道路的命名问题,以及户外广告宣传用语上的用词问题等等,都可以请这个专家小组来审读及把关。总之让历史文化与城市建设结缘,让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风采更加光彩夺目!
 
回复时间: 2012-06-12  
这位网友你好,谢谢你的建议。杭网议事厅会将优秀建议纳入“网友好建议”,将定期上交市人民建议征集办进行筛选,纳入杭州市人民好建议年度评比表彰。“杭州网”也将定期评选热心网民和“金点子”,对获奖者进行精神和物质鼓励。 
 
 
联办单位
联系我们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体育场路218号杭州日报南大楼518杭网议事厅编辑部
邮编:310041
邮箱:hwyst@sina.com
热线:85052222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