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首页 栏目首页 栏目动态 网上服务 热点热议 问计于民 新闻发布 民生恳谈 记者出击 政策库 使用帮助 栏目简介
  网上服务  
 
问题编号:120419124006 发表时间:2012-04-19
网友(158****1785):
身份证号码填错,支付宝就可以永久冻结我资金?
前言:本文只是写出已知的一个支付宝隐性侵占陷阱,至于是否还有其他的或类似的隐性陷阱,本文不做此方面的深入调查。至于我为什么会在下文中把淘宝也带上呢,因为大多数冻结用户账户事件中,淘宝实际上担当着决策人,而支付宝只是执行者的角色。

支付宝存在一个隐蔽的可以“合法”永久冻结侵占用户资金的陷阱。注册支付宝时,有部分的人会乱填或填错注册信息(比如填身份证的号码时有一个数字填错了),而我不幸的刚好是其中的一个。于是,我也踏进了支付宝和淘宝的隐性侵占陷阱:基于这种前提下,支付宝不管用何种理由冻结了用户的帐户(包括所谓的误封帐户等),帐户内的资金都会和帐户一起永久冻结,于是也完成了由用户的资金(即使多达数万元)转变成支付宝公司或者淘宝公司的资金的过程,淘宝和支付宝对此美其名曰“此乃用户的真实意思表示”。
支付宝被冻结后,根据淘宝和支付宝的说法,解封帐户要提交身份证和户口本的扫描件来证明账户的归属问题。而因乱注册或注册信息错误,提交不了和注册信息完全匹配的证件(这世上根本没有这个证件),不管账户里面有多少钱都会被永久冻结。而这时淘宝和支付宝会理直气壮的告诉你,注册签订的协议早已写明要求注册填写真实的信息和禁止乱注册的行为,不管你的账户里有多少钱被永久冻结了,这也是你真实意思表示。(即使用户表现出多么的想解封帐户资金,淘宝和支付宝还是会说永久冻结用户财产是用户真实意思表示的这个荒谬论断。)

但我想在这里说的是,永久冻结用户资金是淘宝和支付宝隐藏的真实意思表示。为什么这样说呢?
1·用户在注册支付宝,填写信息时,支付宝没有提及和提醒用户会有这种事。(即使是极少人会看完的“支付宝服务协议”,上面也没写有提交不了证件解封的,是会被永久冻结账户资金和操作权限的。)

2·支付宝是有技术手段可以阻止或防止用户这种行为或现象的,却故意放任用户。(比如:支付宝绑定“支付宝令”时认证身份证信息这一技术。绑定“支付宝令”时要填写的身份证号和姓名要真实对应才可以绑定成功。但是与此相对的是,现在注册支付宝时,填的身份证号和姓名乱填,不用真实对应,乱填也可以注册成功。在这里也可以理解为支付宝嘴里说着禁止这种行为,却又偷偷的开着永久冻结的小门,不在小门上挂牌提醒,也不使用已掌握的技术阻止用户进入,一心就等着可以实现“用户的真实意思表示”这一天。)

3·即使支付宝和淘宝知道你注册时填的信息是乱填或填错,用户根本提交不了与注册信息完全一样的根本不存在的证件的扫描件,他们还是会像机器人一样,很高兴的不断重复要你提交那明知根本不存在的证件扫描件,直到……账户内的资金转变成他们的……

4·用户即使拥有和记得注册淘宝帐号的收货地址信息、密保手机、登陆邮箱、密保问题答案和支付宝注册时填写代信息、密保手机、登陆手机、密保问题答案、支付宝资金充值证明等证据,他们都说不能证明此账户是此用户的,都比不上明知那 根本就不存在的证件在他们心中崇高的地位。(从这里看,他们是墨守成规,固执的,还是……故意的?)

于是政府有关部门会告诉你,这既不属于民事案件也不属于刑事案件,于是淘宝和支付宝欢腾了!《宪法》和《物权法》规定“私人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哄抢、破坏。”和任何组织和个人,不经法院认可,不能私自冻结公民个人财产。而现在淘宝和支付宝能做到永久冻结私人财产的事,淘宝和支付宝联手能强大到理直气壮地做到了法规禁止的事。而且因为现在的法律不能对付这种陷阱,所以淘宝和支付宝会继续的挖下去。
据我所知,被支付宝永久冻结账户资金的人不少,被冻结几十元到上万元的人都有,但都拿支付宝没办法,投诉无门。(很多人定性的认为,大企业不会贪这种小钱——这里本没有冰山,但被冻得蚂蚁多了,也便成了冰山。)而淘宝和支付宝作为企业依然我行我素,只因淘宝和支付宝处于垄断的地位,能强大的做到了法律所禁止的事。

而我的账户和以上情况有些地方不同,淘宝冻结了我的淘宝帐号,也是没法提供那根本不存在的证件,由此永久冻结了我在淘宝上追回被虚假发货骗的8万货款的权利,使我支付宝里面的钱都没有了。希望解冻我的淘宝账户:商业核心

最后请问支付宝此等行为是否涉嫌侵占?
 
回复时间: 2012-04-27  
4月26日,淘宝公关回复:
联系电话无人接听。查看内容无会员名或者支付宝账号请会员提供真实的淘宝会员名或者支付宝账号
 
 
联办单位
联系我们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体育场路218号杭州日报南大楼518杭网议事厅编辑部
邮编:310041
邮箱:hwyst@sina.com
热线:85052222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