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首页 栏目首页 栏目动态 网上服务 热点热议 问计于民 新闻发布 民生恳谈 记者出击 政策库 使用帮助 栏目简介
  网上服务  
 
问题编号:120120105102 发表时间:2012-01-20
网友(150****9212):
市党代会建言献策活动建议(1)
议题一:杭州市区大都市建设应有新突破
一、杭州主城与萧山、余杭两区的最终融合是历史的必然
今年是萧山、余杭两区撤市设区10周年,历史在十年前作出重大的抉择,历史只能向前发展,但要重视发展路途中的诸多问题。
(一)政府首要的还是应立足于杭州、萧山、余杭三地的实际情况来正视问题,急功近利一定将适得其反。有许多老百姓不断的要求将三地实行统一的户籍、民生等政策,心愿是可以理解的,但实施的社会综合条件、历史阶段等未必成熟。在这个问题上,政府接下来应当利用媒体舆论等载体,加以及时、正确的引导。政府其次还很有必要设立这么一个常设机构来扎实的推进杭州主城与萧山、余杭两区之间的同城化事宜。政府要有统筹规划,且应分步实施,时机成熟一项就推出一项;但是尽量要做到一年推出一个大亮点,若干小亮点;毕竟时间过去了十年,三地老百姓之间似乎不太感觉得到是“一家人”,不能再拖了,也拖不起,矛盾应该化解而非越来越复杂。
(二)舆论导向要积极运用,舆论的导向要先行、要常态、要遍及。杭州市区包括萧山、余杭共8个区的概念要不断的宣传深入人心;突出大杭州、大都市的地域用词概念,杭州主城、萧山、余杭是三个相近地域重新整合而成的大都市,各自在统一大杭州、大都市认同观念的基础上,依然还保留着自己的个性及地域文化等。三地合并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是互惠互利的要求,是各自优势互补的需要,绝不存在“谁同化谁”的问题。杭州主城、萧山、余杭的主流媒体应以一周或二周为时间段,专版推出有关杭州、萧山、余杭同城化的专题;政府相关部门也要积极利用户外广告、入城口广告等显眼位置加以大力宣传。
(三)要积极推进民生建设、城市品牌等资源的共享。杭州市区目前实施的名校集团化、名医集团化的做法是很得人心的,杭州主城区的老百姓就能最大程度、最大便利度的享受到来自家门口就近区域的高品质就学、就医的惠民措施。这种做法建议也积极的向萧山、余杭地区输入,尽量让能够同城化的措施先实施起来,让萧山、余杭两地老百姓早一点、多一些的感受到同城化的希望及带来的实惠。
另外,杭州、萧山、余杭三地各自有自己的地域文化特色,三地之间要大力加强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交融。杭州主城要将西博会、动漫节、休博会等品牌展会充分的向萧山、余杭地区联动,这是杭州的节庆,也是萧山、余杭人民的节庆;同样萧山、余杭也应积极向杭州主城市民推介湘湖、超山等景点,让杭州主城百姓多一份去处。
(四)大杭州要有创新思路,要有开放型多元化的城市文化。目前杭州的钱江经济开发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前进园区是非常有创新意义的三地交融合作方式。杭州主城突破土地瓶颈向余杭、萧山拓展产业发展园区,萧山、余杭提供发展用地保留社会事务的管理权限,双方之间各自承担相应职责,共同分享经济发展的利益。这种模式应当适时适度的逐步推广开去,这是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同城化方式。其次,杭州是个外来人口输入大市,老城区已经人满为患,以致产生交通拥堵、社会资源分配紧张等问题。针对许多高学历、高质量的外来定居人员,可以积极引导他们向主城周边新兴城区疏散,这类人员相比杭州老城区居民对周边新兴城区的接受度要高很多。外来人口可以对杭州、萧山、余杭的地域文化产生积极的改善作用,最终形成一种开放性、多元化的城市氛围。

议题二:杭州社会的和谐要更用心
杭州城市的和谐度还是比较高的,城市安全感很强,城市政府的工作效率较高且很重视民生问题。但是很多普通百姓尤其是弱势群体,对于政府的牢骚还是时常不绝于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存在,老百姓对于有些问题有意见也是正常的;而这种意见牢骚往往是因为政府与百姓之间的沟通渠道不畅通、沟通不到位所引发的。在此只想建议:杭州的机关事业单位应该大力推广实施“领导接待制”,每周是否能有固定日期,有相应领导亲自面对群众的问题,而且是要长期以往的实施下去。在中国往往只要领导一重视,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再者,领导一定要给下属起表率,决不搞短期作秀行为,领导自己也能通过一线的接待真实摸清群众中的相关情况,作出正确的解决问题的决策。

议题三:缓解交通问题眼光一定要放长远
出行难是杭州市民反响比较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在中国的很多城市都有,经济越发达,问题越突出。解决这个难题,方法无非集中于三大类:大力提倡公共交通、大力优化道路建设、大力建设新兴城区。杭州目前将交通问题放在比较重视的位置,政府的这个做法是比较深得人心的。关于提倡公共交通、优化道路建设方面,杭州政府已经有了比较详细的规划并大力投入实施中,但道路资源毕竟是有限的、人们车买来肯定还是要开的,我们的道路建设怎么赶得上私家车增量的速度呢?政府也无法强制老百姓不许开私家车只能坐公共交通呀。
有没想过问题道路拥挤的本质是什么?就是因为杭州城市的规划在过去几十年间是单核城市,而杭州经济发展迅猛,外来人口大量涌入,所有人都只能涌向以武林广场为中心的商业区进行消费、娱乐、休闲活动。如果城市发展形态的情形一直这样下去,造再多的路、修再多的地铁也不能根治交通拥堵的情况。
一定要多管齐下,还要大力发展各个新城、新兴区域,让这些新城、新兴区域在规划阶段就具备就业、消费、娱乐、居住、就学、就医等的“准城市综合配套功能”。老百姓可以就近上班、消费娱乐、就学就医,这样一来整个城市的人口分布自然就平衡发展了,城市区域发展也趋向于平衡,最终形成一派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场景。


 
回复时间: 2012-01-21  
这位网友你好,谢谢你的建议。杭网议事厅会将优秀建议纳入“网友好建议”,将定期上交市人民建议征集办进行筛选,纳入杭州市人民好建议年度评比表彰。“杭州网”也将定期评选热心网民和“金点子”,对获奖者进行精神和物质鼓励。

另外,杭州网正在进行全市开展“喜迎党代会、共谋新发展”建言献策活动,征集广大网友对今后五年杭州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欢迎广大网友踊跃提出真知灼见。 http://hwyst.hangzhou.com.cn/z/2012ddhxyjc/index.htm
 
 
联办单位
联系我们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体育场路218号杭州日报南大楼518杭网议事厅编辑部
邮编:310041
邮箱:hwyst@sina.com
热线:85052222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