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首页 栏目首页 栏目动态 网上服务 热点热议 问计于民 新闻发布 民生恳谈 记者出击 政策库 使用帮助 栏目简介
  网上服务  
 
问题编号:111121213734 发表时间:2011-11-21
网友(151****4921):
杭州市人才建设 “五项工程”
人力资源的充足和人才素质的提升是杭州市科学发展的关键之一,决定着能否真正落实杭州市“十二五”战略部署,实现新跨越,又决定着杭州市能否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必须高度重视人才建设工作,建议实施杭州市人才建设“五项工程”。

第一项工程:求真务实重金引进高层次人才
一、必要性
1、一些单位存在人才高消费现象,增加了生产劳动力成本,造成引进人才资源的浪费;
2、一些引进人才的专长和思维及方法与杭州市的实际不相符合,造成人才水土不服现象;
3、一些引进人才或无用武之地,或看不到事业发展希望,形成来了就走留不住现象。
二、具体方案
1、坚持按需引进高层次人才。每年召开一次杭州市高层次人才需求会议,坚持按需引进的原则,研究落实本年度杭州市高层次人才的专业类别、具体名额及要求,并广泛征求社会公众及专家学者意见,避免白花钱,杜绝浪费,还使高层次人才不因此被耽误;
2、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教育引导。高层次人才来杭州市工作后,生活、工作各方面与自己的预期有一定差距,自然产生心理的失衡,有关部门及组织领导必须及时靠上去,动员高层次人才既来之则安之,发扬吃苦味耐劳的精神,从现在开始,踏踏实实地将自己工作做好,再创新辉煌;
3、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创业条件。各单位应将高层次人才的作用发挥放在首位,既不捧上天,也不贬到地,坚持科学发展观,针对本单位的实际需要和高层次人才的优势特点,找准最佳结合点,创造高层次人才与用人单位的和谐,并努力从生活条件,创业平台等角度,让其更尽心努力工作;
4、重金用在刀刃上。特别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且与杭州市需求相一致的,引进上自然不惜重金,但在投放重金前必须想想,该单位是否急需要这样的人才,该重金引进是否必然有可观的产出,要坚决杜绝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大跃进”,将重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引进最迫切需要的人才。
三、可行性论证
1、切合了当前重金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工作实际,问题找得准;
2、有利于高层次人员的个人成长,走好关键的那几步;
3、体现了杭州市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全心为人民服务的良好集体,增强了吸引力。

第二项工程:每年对纳入杭州市人才库人员脱岗轮训
一、必要性
1、人才需要与时俱进,一些人才后期充电不足,导致绩效与期望不一致,发展后劲不足;
2、人才政治思想教育不到位,人生观易偏离主流,思想动力不足,影响才能的发挥;
3、一些组织对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不重视,人才得不到应有的锻炼,没有学习提高的机会。
二、具体方案
1、建立和完善杭州市人才库,并监督推进各单位对人才的使用,尤其是政府重点引进的人才是否得到重用,能否从容发挥作用等情况必须动态掌控;
2、由市政府组织力量,开办杭州市人才库人员脱岗轮训班,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人才轮训工作,轮训内容要包括最新的形势分析,理论新知,思想教育及相关专业新技术学习等等;
3、一年内应将杭州市人才库人员全部轮训一遍,学时不低于1周,从思想到政治到业务全面得到提升,积极开展调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人才作风更硬朗,思想更解放,能力更强大,绩效更优秀,提升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
4、加强人才轮训结果的运用,让政治好,品德优,能力强,群众服的人才走上更能发挥自己才能的岗位,工作更带劲,绩效更突出,单位更发展,杭州市更美好。
三、可行性论证
1、由政府牵头,以行政命令执行,更易组织实施;
2、切合了广大人才的心里期望,能更好得到他们的积极回应,保证了办训效果;
3、有利于杭州市人才队伍的健康发展,避免整体水平下滑;
4、促进用人单位对人才重视重用,为人才的作用发挥铺路。

第三项工程:建立杭州市“十百千”人才库
一、实施必要性
1、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更有利于招商引资和社会和谐;
2、实现全市人才的网络化规范管理,提升人才建设整体工作水平;
3、让“十百千”人才得到实惠,激发工作动力,提高生产力;
4、推进人才兴市战略,建立“知识杭州、文化杭州”新格局。
二、具体方案
1、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观念,杭州市“十百千万”人才库,以利于整合人才资源,适应杭州市建设发展的需要;
2、杭州市所有企事业单位的各班组均评选1名人才,经组织考评、群众测评合格后上报到各单位,各单位集中考评后,形成单位级10名技术人才;
(3)各单位将单位级10名技术人才申报评选为杭州市各区所辖的区级人才,并评选区级“十佳”人才,在各级政府政务网站上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4)各区按规定上报本级“十佳”人才,由杭州市人才办公室组织评定杭州市“十佳”人才,接受群众评判;
(5)加强激励,对杭州市“十佳”人才实行月度人才津贴制度,由杭州市财政每月发放人才津贴10000元,对区级“十佳”人才由所在区政府财政每月发放人才津贴5000元,对各企事业单位的10名人才津贴由单位支付发放1000元,各班组的评选的人才由车间落实奖励500元;
(7)每年元月份召开一次杭州市人才表彰大会,对杭州市“十佳”人才进行隆重表彰,并再次给予一次性奖励,另外,对人才培养成果突出单位进行授牌表扬。杭州市区级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还可以依据各自实际情况层层举办人才总结表彰大会。
(8)做好对 “十百千”人才的日常考评,增强责任感,强化责任追究,提高人才库的整体水平。
三、可行性论证
(1)人才津贴由杭州市、区政府及各基层单位共同承担,确保了人才津贴的兑现;
(2)“十百千”人才库是人才的尊重,不断优化“十百千”人才库,可增强荣誉感,激励更多的人励志图新,再创辉煌;
(3)一目了然,激发基层班组的人才培养及建设,形成人才的强大的合力,给力杭州市;
(4)便于杭州市人才的交流,集中和培养最优人才,创造最优的绩效,建设好杭州市。

第四项工程:开展杭州市年度职业技能大奖赛活动
一、必要性
(1)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科技兴市战略,形成全市学技练功的热潮;
(2)检验和锻炼杭州市人才队伍整体水平,推进杭州市高技能人才建设;
(3)吸引更多的技能人才选择杭州市创业,用汗水和智慧创造人生的新辉煌;
(4)弘扬劳动光荣的精神,强化对职业技能人才的激励,以荣誉促进技能人才培养和教育。
二、具体方案
1、每年秋天举办杭州市年度职业技能大奖赛活动,形成“沙场秋点兵”的浓厚学技练功竞
2、实行组织推荐与个人自荐相结合的形式报名,要求报名者为杭州市中外企业、事业单位的员工,不收报名费,凭身份证报名,尤其有关部门要组织农民工参加比赛,一展高超技能;
3、比赛内容分通用项目组和特殊项目组,通用项目组主要比赛项目是电工、电焊工、建筑工、车床工、钳工等工种比赛,特殊项目组是指宾馆服务、厨师、网页设计、吊车司机等工种比赛;
4、比赛过程分初赛、小组赛及最后决赛等阶段,全市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及门户网站和全市各级报刊全程参与,报道互动,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较好社会影响力,成为杭州市人才队伍建设一个品牌;
5、坚持公平公正公开,设计好科学的比赛规则,尤其是农民工也可直接报名参加比赛,并要加强群众性过程监督,确保赛出真水平,赛出好成绩,赛出新风尚;
6、由市政府及冠名广告商共同给力,设置大额奖金,各项目冠军奖励3万元,亚军奖励2万元,季军奖励1万元,其他参加最后决赛的为优胜奖,奖励2000元,对初赛入围及小组赛入围人员分别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7、将杭州市年度职业大奖赛写入杭州市史,让冠、亚、季军在史册中永闪光辉,从而提高杭州市年度职业技能大奖赛的吸引力。
三、可行性论证
1、区、县及各单位一般都举办年度职业技能竞赛,其层层选拔参加的比赛选手必须基本功扎实,技能高超,从而可以保证杭州市年度职业大奖赛的成绩及质量,令人信服;
2、由市政府及冠名广告商出资设奖,保证了奖励的及时足额发放,更有公信力,更能吸引人参加,再加上网络、报纸、电台及电视的宣传,较好树立杭州市爱才的良好形象;
3、农民工也能参赛,突显杭州市开放的胸怀,还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到杭州市来,补充杭州市人才队伍,提升杭州市人才建设水平。

第五项工程:建立杭州市技术、技能人才津贴制度
一、必要性
1、通过激励约束机制,运用经济杠杆作用,来撬动工程技术和高技能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
2、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尊重知识及重视高技能人才的氛围,可以吸引更多的外来人才在杭州市就业发展;
3、人才资源的充足是杭州市最大的财富,对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的推动作用不可低估。
二、具体方案
1、人才主要分为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技能技术工人两个方面,其中党郡干部的职称可比照工程技术人员的相关要求标准执行;
2、由杭州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下发通知,建立杭州市人才津贴制度,要求各区、县的企业、事业单位严格执行;
3、杭州市人才津贴制度的津贴额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高级工程师月技术津贴2000元,工程师月技术津贴1000元,助理工程师月技术津贴800元,技术员月技术津贴500元,而对技术工人,高级工人技师月技术津贴2000元,工人技师月技术津贴1000元,高级工月技术津贴500元,中级工月技术津贴200元等,各单位在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再增设单位首席高工、车间首席工程师、助理工程师、技术员及首席高级工人技师、工人技师及首席高级工等,在上述人才津贴的基础上,再上浮500元;
4、由杭州市技术职称管理委员会及国家认可的职业技能鉴定站负责人才的职称评定和职业技能鉴定,各单位负责聘用,对人才津贴的发放,受众对象以单位劳动人事令为准,资金由各单位自筹,发放协议应在签订合同时注明,津贴应随工资发放,并做好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5、每年召开一次杭州市优秀技术、技能人才表彰大会,对表现突出,为杭州市建设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进行一次性重奖,并对技术、技能人才津贴制度管理的优秀单位表扬,形成政府重视人才培养、发展的良好氛围,留住每个人才的心,从而集中民智建设杭州市新未来。
三、可行性论证
1、资金由各单位自筹,根据实际情况落实,避免了一刀切,确保了该项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落实;
2、在签定劳动合同时,人才与用人单位以书面协议的形式确定了人才津贴的额度,具有法律的强制性;
3、增强了人才的荣誉感,激发其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更好的绩效,同时,也激励更多的人向人才学习,学比赶超,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势;
4、保持了杭州市对外来人才的吸引力,可以吸引更多更优的人才来杭州市创业发展。
 
回复时间: 2011-11-22  
这位网友你好,谢谢你的建议。杭网议事厅会将优秀网友的建议纳入“网友好建议”,并定期上交市人民建议征集办进行筛选,纳入杭州市人民好建议年度评比表彰。“杭州网”也将定期评选热心网民和“金点子”,对获奖者进行精神和物质鼓励。
 
 
联办单位
联系我们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体育场路218号杭州日报南大楼518杭网议事厅编辑部
邮编:310041
邮箱:hwyst@sina.com
热线:85052222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