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状全架空承挂式城市快速公交运行系统 本系统通过在城市中心区建设网格状高架承载桥,采用承挂式车厢,齿轨式电力驱动,单线循环运行方式,达到从城市中一点到其它任何一点只需同站台换乘1次,即可到达的快速公交运行系统。 一、本系统基本构造和运行原理: 本系统是在城市中心区主要道路中央建设架空双向轨道,以十字路口为交叉点建设架空站台,采用承挂式载人车厢、齿轮电力驱动的形式,实施载人运行,实行一条道路单线循环式运行,充分达到运行速度快、完全独立运行的新型公共交通运行模式。 1. 主要技术特征: ⑴ 架空站台----利用十字路口上方的空间,建设具备4个方向运行的架空站台,站台与4个对角方向地面人行道设置人行楼梯或自动扶梯,形成全方位人员进出口通道。车辆采用南北方向可同时进站、东西方向下个时段进站的轮流靠站方式运行,车站顶部设置一处转盘式轨道转换装置,并设置各方向来车信号接收装置,最接近车站的来车双向方可进站,另一向位的来车慢驶或停止等待进站。 架空站台内设置售票区、检票候车上车区、方向换乘通道以及其它服务设施等。站台可采取全封闭式、采光通风式。 ⑵ 架空轨道----在道路中央上方建设与各十字路口上方的架空站台相对接的双向架空轨道,轨道采取上部封闭、下部承挂式(双幅滑轮轨,外加齿轮轨),用于加挂载人车厢和运行。轨道中相隔一定距离设置一处检修孔或门。在轨道两端尽头各设置一处车厢移轨装置,用于载人车厢移动、变更行驶方向,还设置车厢待驶休息区和检修、更换车厢区,便于驾驶人员休息,车厢的保洁、修理和更换。 ⑶ 轨道支撑墩(梁)----以道路两侧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绿化带或其它空隙地为基础,每隔一定距离建设轨道支撑墩(梁),理论上分析,以50-80米一组为宜。支撑墩(梁)以人字型、八字型、倒U字型等为宜,可一条路一种形状,美观大方为主。 ⑷ 载人车厢----承载式车厢,左右均可开门,前后设有驾驶控制台(驾驶控制台与乘客厢要隔离,防干扰),车厢全封闭。以载客50—60人为例,车厢内高2.0-2.2米,宽2.5-2.8米,长6.5-7米,客重5吨左右,车厢自重约5-8吨。 ⑸ 运送更换车辆----也称检修更换车,负责车厢的运送及更换工作。该车可运输车厢,自备升降(提举)设施,可方便的更换、运送车厢,也可用于紧急抢救、排险工作。 ⑹ 维修工区----根据规模大小,设置3-5个车厢维修工区,负责车厢的日常维修、保养、运送及更换工作。 ⑺控制调度中心----根据需要设置运行控制调度中心和区域控制中心,进行运行调度控制,调度车厢检修、更换等。技术成熟时,车厢实行无人驾驶,全程电脑监控运行,降低用工成本。 2. 相关问题连锁解决: 建成全网格状快速轨道公交系统后,还会形成相关连锁反应,彻底解决行车难、停车难问题: ⑴ 在各主要入城口建立大型换乘中心,减少一部分外籍车入城量,解决入城人员进城交通问题。 ⑵ 形成快速公交网络后,可以吸引一大批自驾私家车上班的市民,放弃自驾,改乘快速公交上下班,大幅减少市区地面道路的车流量。 ⑶ 形成快速公交网络后,市区内现有的公交车不再运行,改为从各入城口换乘中心向郊区(县)运行,真正形成城乡一体化交通体系。同时大幅度减少城区公交车噪音和污染,也让路于社会车辆。 ⑷ 较大幅度提高主城区停车收费标准,使开车进城停车成本加大,吸引市民改乘快速公交车。 ⑸ 如此形成良性循环,大多数市民愿意选择乘快速公交出行,又快捷又方便换乘,且不易迷路,还能大幅减少路口平面人流量,减少对机动车的交叉影响。同时还能吸引骑电动自行车的人们放弃骑车,也愿意选择乘快速公交出行,减少了电动自行车与机动车的交叉影响,减少电动自行车的事故概率。随着地面机动车的车流量减少,加上行人和非机动车的交叉影响减少,机动车的行驶速度会有较大提高,也彻底解决了市区行车难问题。 二、本系统的最大优点: 1. 完全独立运行,与其它地面交通工具互不干扰; 2. 运行速度快,不受红绿灯控制影响,真正体现了公交优先、快速先行的理念; 3. 污染少,躁音低(几乎没躁音),真正实现了节能减排,完全替代现有的地面公交工具; 4. 全天候运行,不受任何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影响; 5. 采用一票制,同站台换乘,便于认别,方便出行,减少地面人流、车辆交叉影响; 6. 造价适中,安全可控。 三、与现行交通工具相比,优势明显: 地铁:虽运能大、速度快、安全,但造价高昂,建设难度大、周期长,换乘不方便。 地面轨道交通:占地面积大,与其它交通换乘不方便。 地面快速公交:占用道路资源,受红绿灯控制影响,一般道路无法设置,运力有限,车辆价格较高,噪音、污染较大。 地面普通公交:线路设置复杂,难于辨别,速度慢,受红绿灯控制影响,尤其受行人、非机动车交叉影响大,安全系数低,间隔时间长,运力有限。 高架桥快速公交:景观影响更大,受恶劣气候影响大,换乘不方便,且噪音、污染明显。
四、可能的不足或影响: 1. 可能影响到城市景观,但与现行高架桥相比影响较少; 2. 可能影响人们在地面观察城市街道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