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多的问题只是表面现象,只是造成停车难的主要问题,并非造成目前交通拥挤的主要原因,真正的原因是开车上路的人多(有车的人未必就会开车出行),所以,除了完善公交系统的管理以外,另一方面才是想办法解决交通堵塞问题。
造成交通拥挤堵塞不外乎以下3个主要原因: 1.红绿灯 2.低速行驶(找路、打电话、避让行人非机动车、多车道间隙过小、车速慢、不按交通规则行驶、临近路口变道、插队、违规掉头、转弯、倒车) 3.道路受阻(出租车小车占用公道停靠点,随意停车下上客,多辆公交等待进站堵塞道路、行人横穿马路、市政修路、修剪道路两旁花埔,无红绿灯路口让车让人等) 1.关于红灯问题: 红灯对交通车流量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而单次一分钟红灯的影响会远远超出一分钟,如果同一方向等待红灯的车有二十辆的话,每辆车需要3至5秒钟(按3秒算)加速到正常行驶速度,那么第二十辆车因红灯实际等待的时间是2分钟,而这两分钟时间实际只通过了20辆车,但如果按30公里/小时速度计算(每辆车15米间隔距离)却可以通过66辆车。所以尽可能减少红灯频次延长红灯时间,这样在某个时段内同样的红灯时间,通过的车辆会多很多。同时红绿灯的智能化远远不够,在十字路口经常可以发现,一个方向的车辆全部过完了,但另一方向的红灯仍然亮着,白白的浪费很多时间。当然,红绿灯的设置是不能仅仅考虑某个路口,而是需要多路口关联,城市交通好似一条流水线,如果只是解决了某一个路口的车辆问题,那么会在下一个路口堵住,最后致使整条主干道受影响。好比上塘高架或者中河高架经常会出现堵车情况,表面上看是高架堵车问题,而实际是高架下面的路口车辆堵塞,造成高架上的车辆堵塞。只要解决了高架各个路口的堵塞问题,高架上的堵车自然也就解决了。 当然最理想的状态是没有红绿灯,如果1小时内有30分钟红灯时间,但造成的影响却可能是40分钟,所以如果所有路口禁左,在十字交叉口设计地下横行车道,那么城市内任合地点车辆中途无需停顿就可以到达。这样车流一直在流动中,并且保持较高的速度,只有让车辆快速的到达目地,道路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交通的通行率会有很多倍的提高。所以如何减少红绿灯才是降低交通堵塞率的最大发挥空间。但现实情况却是为了方便行人安全等原因,红绿灯越来越多。 红绿灯如何做到科学的设置至关重要,要收集不同日期不同时间段不同路口车流量以及行车目的地等多方面数据进行分析,再根据人们的出行习惯等,进行合理规划。不同日期(比如周一周六)相同时间段的红绿灯设置可能都有差别,只有做到如此精确细致,才能做到最科学的管理、调度。
2 .关于低速问题: 低速行驶对车辆通过率同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从城站到蒋村如果是晚上时间,通常打车12至15分钟时间,约12公里路程,除掉红灯时间,时速能达到约50公里,而若是换在白天,却需要25到40分钟,平均时速约20公里。城市一般限速50公里,时速快一倍,通过的车辆就可以多一倍。特别是在景区,交通的通行率很大程度是由于低速行驶所限,所以如何提高城市交通通行速度也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车速慢是由很多原因造成,很多时候其实相关部门只要采取一点小的措施不需要多大成本,就可以大大的改善,而非真正很难的事情。 比如开车时找路,人们在出行时往往只知道在某一名称路口要左转或右转,但却不知道这个路口离自己还有多远,例如194线路在经过西湖景区时依次有浙大附中 - 杭州花圃 - 丁家山景区 - 浴鹄湾 - 赤山埠 - 虎跑 这几个站,外地的人要开车去虎跑,往往在虎跑前几个站(或者杭州花圃、浴鹄湾)就会减速看看下一个站是否是虎跑,本来景区车道就小,一辆车的低速行驶自然把后面车速全都限制住。而如果把这几个站依次编上序号(如:1浙大附中 - 2杭州花圃 - 3丁家山景区 - 4浴鹄湾 - 5赤山埠 - 6虎跑),那么开车的人只要记住到第6个路口就是虎跑转弯就行了,在行驶的过程中随时可以知道自己离目的地还有多远,而根本不必减速担心开过头。同样对于市区直行线路各个路口完全可以按此方法进行管理。既为出行者提供了方便,又减少了部份交通堵塞提高了车辆通过率。 又例如车辆临近路口变道对通行速度的影响也是不小,因为同时会影响两个车道车辆的通行速度。而只要适当的延长限制变道距离,以及在临近路口适当距离处设置隔离栏限制车辆变道,这样问题也就很轻松的解决。当然最好的办法是让司机们养成良好习惯,在确定下个路口需要转弯时只要过了前一个路口就保持行驶在转弯道上。 有的时候,因为拥堵,三车道变成了四车道,结果因为车与车之间挨得很近,间距小,所以开车时都小心亦亦开得很慢,对车辆通过率也是很大影响,对于这样的问题当然一方面可以用制度去管理(虽然可能需要较多的人力及较长的时间),另一方面也可以道路管理硬件上想办法解决。 低速行驶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人车未分离,当然要在所有路面都做到人车分离恐怕目前还不具备条件,但在部份道路上是能做到的。能做到一点就少一点对交通的影响。毕竟交通拥堵问题不是某一个大问题造成,而是由许许多多的小问题造成,所以解决一个小问题(或是降低它的影响程度),就能降低一点小堵塞,慢慢的交通问题就越来越少了,而不要妄想出一个方案把所有的问题一下就解决掉了。 特别是因为人车未分离的景区道路,更应该及早的想办法来解决,尽量让路面人车隔离,防止行人横穿马路,减少路面红绿灯斑马线,建地下过街通道。而不仅仅是想办法限制景区车辆和人流量。
3. 关于道路受阻问题: 相关部门可以在调度管理上进行合理规划,加强监管。比如对于路面的维护保养以及道路两旁的花埔修剪等工作,经常也是在白天进行,这也无可话非,安排在车流量最少的时候会不会更好?还有就是往往在施工现场却看不到几个人在工作,而且工作效率也很是问题,毕竟2小时完成跟5小时完成对于施工单位或人员来讲都无所谓,反正还可以多赚点加班费。道路交通受阻只是给交管部门增加了压力,而跟道路及城建部门却一点影响都没有。 景区的公交车站进站道路偏小(194线路为例),进站速度极慢,而且上下客人员也较多,花的时间较长,一旦站内有车,后面的公交车进不去,常常会影响到主道路车辆通行。 再就是景区内私家小车出租车随意上下客的情景随处可见,而在节假日为了方便停车,更是允许车辆直接停在本就不宽的路边上,占用非机动车通道,把行人挤到机动车通道上,结果可想而知,行路难也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