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到杭州网上关于杭州社区食堂的发展经营现状的报道,我有以下一些建议,希望能为这项惠民的,又非常细化深入社会的服务更加持续健康发展有所帮助。
一,经营社区食堂的原则,简单来讲应该是“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报道中提到,从长远来讲政府希望逐步降低资金扶持额度,这点就要求社区食堂的经营,根本上还是要符合市场经济原则,保持一定的盈利空间。而政府可以扮演的角色,可以由全面扶持转向启动资金支持,还有就是要重点奖励在竞争中表现出色的食堂商家,鼓励其扩大营业范围,这样也让更多百姓享受到更优质实惠的服务,一举多得。
二,具体措施: 1,经营场所:社区食堂经营分为小区自建型和品牌合作型。后者有自己的场所,而前者需要社区的支持。根据杭网报道,现在社区自建食堂的场地租赁都是得到社区免费提供场所,但场地资源毕竟宝贵,所以要尽可能提高其利用率。譬如,允许社区食堂周末或者有需求时出租场地,可以让居民在此举办私人或社区聚会,聚餐,或者食堂师傅定期传授一些做菜秘籍,以及其他各种社区活动等。总之,场所条件较好的社区食堂,可以考虑场所经营项目和服务的多层次多元化,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加社区食堂的收益,使其能更加独立和良性发展下去,同时也帮助社区丰富文化生活,增加居民邻里互动,多方得益,值得考虑。
2,服务对象及价格: 第一类是60岁以上老年居民群体(或者更广泛些,即离退休者),为他们服务是社区食堂建立的初衷。对于这个群体,尤其是活动不便的高龄居民,以及家庭困难的孤寡老人等,长期提供优惠折扣和周到服务非常有必要。折扣率可以按照每个食堂实际承受力自己来确定。服务方面,除了报道中提及的免费送餐到家外,社区工作者也可以帮助食堂去调查了解社区内困难老人的生活饮食习惯,甚至身体健康状况,各种饮食禁忌等个人情况,建立小型档案,条件允许下社区食堂可以为这些老人设计搭配相应的营养合理,而价格合理的餐饮。
第二类是包括低保单亲在内的困难家庭。这类家庭中,尤其是有年幼或者正处于发育期的儿童,以及孕妇,病者等需要足够营养补充的群体,需要社区和各级政府的特别关照。我建议除了给予其低保失业金外,也可以考虑为其提供食物营养补贴。具体操作上,除了可以享受类似对老年人一样的折扣外,也可以选择把食物补贴直接打入个人的社区食堂就餐卡或者其他卡(比如社区农贸市场卡,社区超市卡等)中,目的是要能尽量保证专款专用,而非用于套现。除了政府的资金补助外,报道中举例一单亲小孩由于母亲工作繁忙而不能按时吃饭,这需要社区工作者帮助调查了解此类居民的生活情况,和社区食堂配合,争取想办法保证这些孩子们的一日三餐。
第三类则是普通家庭,及年轻居民,也可以适当向社区周围没有餐厅的公司企业雇员开放。对于这类顾客,原则上是保持市场价格,但有条件的食堂也可以比方说和公司企业合作,推出一些优惠制。保持市场价格的原因,主要还是为了能让食堂经营保持一定盈利,同时也用价格梯度制来保证优先对待社区里的老人和困难家庭。
3,注重辅助配套服务的发展: 可以考虑建设社区食堂服务网,为各个食堂及顾客提供一个网络服务平台。社区食堂可以成立一个类似于企业联盟的组织,有可能的话,政府也可以帮助社区食堂联盟成立一个比较优惠的物流配送服务网络,节约其经营成本,同时也为杭州的食品物流配送企业提供稳定客户。而对于食堂用餐客户来说,除了各个社区内各自推行的食堂卡外,等到发展更成熟些后,也可以考虑考虑让社区食堂卡能够全市通行,让顾客能更自由的选择就餐场所。另外,就如同其他餐饮企业一样,顾客也能够在网上或者电话订餐,培养面向全市的顾客群。最后,从产品多样化发展角度来讲,等社区食堂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可以考虑推出一些让大家可以买回家加热一下就可以食用的半成品营养餐。总而言之,就是要把生意做活,也让百姓得到更多服务和实惠。
4,就业机会: 根据杭州的社区规模,社区食堂的发展可以帮助城市解决许多工作岗位,增加就业机会。当然,社区食堂也可以根据自身财务状况,选择外包服务等降低运行成本,这同样也会丰富杭州的工作机会。
希望以上这些建议能为杭州的社区食堂服务健康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也希望杭州市民能够享受到更好更便捷优质的社区生活。谢谢。 |